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精选百科 > 正文

穿井得一人寓意及启示(穿井得一人寓意)

发布时间:2024-02-12 08:34:35 编辑:殷烟萍 来源:

导读 您好,今天明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穿井得一人寓意及启示,穿井得一人寓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察传【...

您好,今天明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穿井得一人寓意及启示,穿井得一人寓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察传【题解】《察传(chá chuán)》为《吕氏春秋》篇名。

2、“察传”即明察传闻之意。

3、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,应加以审察、深思和验证,否则将铸成大错,甚至导致国亡身死。

4、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,生动有趣。

5、【原文】夫得言不可以不察,数传而白为黑,黑为白。

6、故狗似玃,玃似母猴,母猴似人,人之与狗则远矣。

7、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。

8、闻而审,则为福矣;闻而不审,不若无闻矣。

9、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,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,审之也,故国霸诸侯也。

10、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,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,不审也,故国亡身死也。

11、凡闻言必熟论,其于人必验之以理。

12、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乐正夔一足,信乎?”孔子曰:“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,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,舜以为乐正。

13、夔于是正六律,和五声,以通八风。

14、而天下大服。

15、重黎又欲益求人,舜曰:“夫乐,天地之精也,得失之节也。

16、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。

17、夔能和之,以平天下,若夔者一而足矣’。

18、故曰‘夔一足’,非‘一足’也。

19、”宋之丁氏家无井,而出溉汲,常一人居外。

20、及其家穿井,告人曰:“吾穿井得一人。

21、”有闻而传之者曰:“丁氏穿井得一人。

22、”国人道之,闻之于宋君。

23、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,丁氏对曰:“得一人之使,非得一人于井中也。

24、”求闻之若此,不若无闻也。

25、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“晋师三豕涉河。

26、”子夏曰:“非也,是己亥也。

27、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

28、”至于晋而问之,则曰,晋师己亥涉河也。

29、辞多类非而是,多类是而非,是非之经,不可不分,此圣人之所慎也。

30、然则何以慎?缘物之情及人之情,以为所闻,则得之矣。

31、——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第二·察传》【注释】选自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第二·察传》。

32、2、溉汲:从井里打水浇地。

33、溉:音gài,浇灌。

34、汲:音jí,从井里打水。

35、3、及:等到。

36、4、国人道之: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。

37、国:古代国都也称“国”。

38、5、闻之于宋君: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。

39、之:代词,指“丁氏穿井得一人”一事,是“闻”的宾语。

40、于:介词:当“被”讲,引进主动者。

41、宋君:宋国国君。

42、6、问之于丁氏:向丁氏问这件事。

43、于:介词:当“向”讲。

44、7、使:使用,指劳动力。

45、8、于:到,向【译文】传闻不可以不审察,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,黑的成了白的。

46、所以狗似玃,玃似猕猴,猕猴似人,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。

47、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。

48、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,就有好处;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,不如不听。

49、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,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,审察他们,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。

50、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,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,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,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。

51、凡是听到传闻,都必须深透审察,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。

52、鲁哀公问孔子说:“乐正夔只有一只脚,真的吗?”孔子说:“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,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,舜任命他做乐正。

53、夔于是校正六律,谐和五声,用来调和阴阳之气。

54、因而天下归顺。

55、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,舜说:‘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,国家治乱的关键。

56、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,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。

57、夔能调和音律,从而使天下安定,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。

58、’所以说‘一个夔就足够了’,不是‘夔只有一只足’。

59、”宋国有个姓丁的人,家里没有水井,需要出门去打水,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。

60、等到他家打了水井,他告诉别人说:“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。

61、”有人听了就去传播:“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。

62、”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,被宋君听到了。

63、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,姓丁的答道,“现在家里有了井,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,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,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。

64、”像这样听信传闻,不如不听。

65、子夏到晋国去,经过卫国,有个读史书的人说:“晋军三豕过黄河。

66、”子夏说:“不对,是己亥日过黄河。

67、古文‘己’字与‘三’字字形相近,‘豕’字和‘亥’字相似。

68、”到了晋国探问此事,果然是说,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。

69、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,似是而非的。

70、是非的界线,不可不分辩清楚,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。

71、虽然这样,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?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,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,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上一篇:地推平台排名(地推平台哪个好)

下一篇:最后一页